贊助網站
2007年05月02日
回歸十周年專題﹣﹣低收入家庭急升逾五成

據統計處較早時公布的資料顯示,與十年前比較,收入最低及最高的住戶比率同時增加,走向兩極化,令貧富懸殊再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一向關注本港貧窮問題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主任何喜華認為,要長遠解決問題,港府應痛定思痛,設法帶動本土經濟發展,而透過派錢,只是頭痛醫頭的方法。有研究貧窮問題的學者黃洪博士則將貧富懸殊加劇歸咎於資方有過大權力決定工資。 文:梁錦雄 圖:謝麗娟、蔡家緯、資料圖片



九七年過後,本港受亞洲金融風暴影響,樓市崩潰,失業率節節上升,各大企業紛紛採取節流措施,打工仔面臨裁員及減薪等打擊,形成貧者越貧的現象。究竟現時低收入家庭是否較十年前增多?

根據統計處本年二月公布2006年中期人口調查資料顯示,收入少於8,000元的家庭數目達473,130個,較96年的305,103個,急升55%,遠高於十年內家庭總數約兩成的增幅;十年間,低收入家庭所佔總數的百分比,亦由96年的16.5%增至去年的21.3%,上升4.8個百分點。

貧民上升,而較高收入的人數亦同時上升。根據統計處資料顯示,月入4萬元或以上的家庭數目,亦由96年的278,703個,增至2006年的378,473個,增幅達35.8%,去年高收入家庭佔總數17%,較十年前上升兩個百分點。另外,本港家庭每月收入中位數十年間亦出現向下調,由96年的17,500元下降至去年的 17,250元。

家庭收入中位數下調

另外,據財政司司長辦公室經濟分析及方便營商處去年三月為扶貧委員會撰寫的文件指出,每月住戶入息低於4,000元的住戶數目,由95年第三季的89,100個增至05年同期的192,000個,增幅高達116%。

由於貧富懸殊問題引起廣泛關注,港府於05年1月宣布,成立一個由財政司司長唐英年領導,成員包括政府官員、立法會議員、工商界人士、民間團體和專家學者等參與的扶貧委員會,為社會不同界別提供一個平台,共同研究貧困人士在經濟、就業、教育和培訓各方面的需要,並提出可行的改善建議。委員會亦會特別關注減少跨代貧窮。

境外消費加速貧窮

身兼扶貧委員會委員的何喜華表示,香港經濟缺乏出路是造成貧窮問題的原因之一。「中國市場急速開放,大部分勞工密集的工廠已經北移,對香港經濟構成衝擊,中年及低技術勞工所受的影響最大;工種北移更不限於藍領工作,連包括會計業人員的白領以及電影翻譯工作也受影響。」

除了中國經濟急速發展所引發的問題外,何喜華認為港人習慣在境外消費,特別是內地,亦使本港缺乏內部消費需求而最後影響市民的就業及收入。「港人離港消費已成習慣,特別在長假期,數以十萬計市民蜂擁往境外度假及消費。」

何稱,加劇貧窮問題的內因是港府在經濟困難時並沒有帶頭增加消費,以推動本土經濟發展,造成建造業失業率長期高企,工資偏低。

高收入及低收入住戶顯著增加,意味中產階層相應收縮,出現所謂「M形社會貧富懸殊」現象。何喜華表示,向來收入豐裕的專業人士,例如建築師、工程師及律師等已風光不再,中產人士的收入普遍下降,直接影響消費意欲,而財富則高度集中在一小部分富豪手中。

要徹底解決貧窮問題,港府定要設法帶動本土經濟發展,但看來情況並不樂觀。此外,要解決跨代貧窮問題,否則貧窮會像傳染病般禍延下一代。據資料顯示,現時有37萬兒童生活在貧窮線以下的家庭。

何又批評港府的扶貧措施搔不?癢處,例如?重勞工培訓,但結果市場上並無足夠工作機會以容納失業工人,最受惠的反而是培訓機構。

每5.6人有一窮人

香港中文大學社工系助理教授黃洪關注在職貧窮問題。根據數字顯示,「在職窮人」數字由96年的22萬人增至05年的35萬人,增幅近六成。若收入低於主要職業每月收入中位數(06年是一萬元)的一半,則屬在職窮人。由此推算,本港05年時約有122萬人屬貧窮住戶,即每5.6個人便有一個窮人。

除了全球化效應及國內競爭等因素外,黃洪將問題歸咎於本港商界及資方有過大權力決定工資,而政府又沒有作出適當協調,令在職窮人數目持續上升。要有效解決問題,他建議政府應立法訂定最低工資水平及標準工時。

應搞活本土經濟

另一名扶貧委員會委員、港大社工系副教授羅致光則表示,目前仍未有最新的數據可以判斷貧富懸殊有多嚴重,因港府的住戶收入分析報告及堅尼系數要年中才公布;若粗略估計,收入未及「家庭月入中位數」一半的住戶數目可能上升。

他認為搞活本土經濟從而增加消費對解決問題有一定幫助。



梁太:環境差過十年前
來港一年多的新移民梁太一家三口雖然生活捉襟見肘,但經常開工不足的丈夫堅持要自食其力,不想攤大手問政府?綜援。「我先生話我知,而家好難搵工,環境冇十年前剛回歸時咁好。」

梁太的七歲兒子正讀小學一年級,家中各項開支全靠丈夫做酒樓散工維持。「十年前工作同收入都好過而家,由05年開始,先生只能做散工,即使旺季時,每月也只有四、五千元,但淡季時,每月開工只有十日八日,只得二三千元。

改善託兒服務最實際

「屋租水電也要二千元,每個月好慳都要四、五千元,仔仔身體不好,時時感冒,差唔多每個月一次,昨日去急症室睇醫生又要一百蚊,有時入不敷支,只能問親戚借,但先生好想自食其力,唔想攤大手問政府?綜援。」

梁太接受訪問時表示,以前未到香港時也知道困難,但不知道如斯困難。對於政府的扶貧措施有沒有幫助,她直言無得益,偏遠地方交通津貼又沒有資格申請,反而社區組織協會在物資方面的接濟更有用,送贈如雪櫃、衣櫃及電腦等電器用品,又免費提供補習服務,免費教中小學生補習功課。

她又批評,政府資助書簿費一半不足夠,一年書簿費開支要2,300元,還要自己先付,課外活動亦無法參加。

政府應如何幫助窮人?梁太認為,政府應該致力改善託兒服務。「每區一至兩間實在太少,雖然有先生教,但係麻麻地,任由細路仔周圍走,周六、日又唔開,服務又唔包括湊放學,如果我地要返工又點可以去接仔女放學。由於要照顧個仔,自己又唔可以去搵工。」



港府延遲公布堅尼系數惹關注
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以家庭收入為基礎計算出來的一個數字,用以顯示收入分布的大概情況,堅尼系數通常是0 與1之間的一個數字,越接近1,顯示貧富懸殊越嚴重。

根據港府過去每五年公布一次的數字顯示,本港堅尼系數由1981年的0.451,拾級以上,上升至2001的0.525。年初至今,港府官員連番質疑這個簡單數據的局限性,指容易引起誤解。

最新的的堅尼系數本應於年初發表200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時一併公布,但統計處當時表示,需要更多時間進行相關研究,要稍後才公布。

對於各界追問最新的數字,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三月底書面答覆立法會議員詢問時解釋,由於住戶收入分布成為一個相當複雜的課題,再加上公眾對這些數字日益關注,並不時把香港的數據與外國的比較,若沿用以往做法,簡單地發布從統計調查中所得的住戶收入數據編製的堅尼系數,會令公眾有誤解。因此,統計處須利用06 年中期人口統計的數據就住戶收入分布作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故需要較長時間完成,預計今年年中才可發表。

馬時亨表示,有關堅尼系數與住戶收入分布的分析,必須結合其他相關因素如家庭結構、人口特徵、經濟結構轉變、社會福利等一併考慮,方能做到充分貼近實際情況的分析。

行政長官曾蔭權今年一月中出席立法會答問大會時遭多名議員批評,港府未有具體措施解決愈趨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但曾反而質疑量度貧富懸殊的堅尼系數是否適用於香港。

政府經濟顧問郭國全亦於二月發表專題文章,指堅尼系數有它的局限性,亦容易導致很多誤解;如果不先作相應調整,而直接把數字與外國比較,可能會因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Copyright 2006 by Metro Publishing HK Ltd.
於07年5月發佈



其他文章共 837 篇

短篇故事:13篇, 隨筆:816篇, 歌曲:7篇, 其他:1篇

最新公開文章 :     抑鬱症(YAHOO知識) (07年5月)
    祝   福 (07年5月)
    讓大家有尊嚴地活下去 (07年5月)
    朋友的敵人 (07年5月)
    低收入家庭急升逾五成 (07年5月)
    掟 貨 的 時 候 (07年5月)
    McGamers 香 港 獨 有 (07年4月)
    日 本 窮 人 的 難 民 營 (07年4月)
    日 式 麥 難 民 現 象 殺 到 香 港 (07年4月)
    不 留 包 冇 錯 (07年4月)
    (07年4月)
    寂 寞 的 人 愛 M 記 (07年4月)
    聆聽者 (07年4月)
    麥 難 民 自 白 「 花 6.6 元   留 宿 (07年4月)
    日 本 「 麥 記 難 民 」 長 住 麥 當 勞 (07年4月)
    都市人:我們不笨 (07年4月)
    低收入不可怕 「下流」才堪憂 (07年4月)
    受服務者的態度問題+人間有情 (07年4月)
    緣份 (07年4月)
    假畫一條龍 (07年4月)



織女星 只跟部份人分享這資訊。


Pixel Cafe
包場開生日派對? 搞謝師宴? 公司活動? 舊同學聚會? 聖誕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