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03月25日
「曉玲,嫁給我吧!」從誘惑大眾買樂透的觀點來說是很棒的廣告企畫,但它傳遞一個再簡單不過的訊息就是,
愛情是可以用金錢來衡量的。
「世事難料,待人要更好!」一名提出分手卻得知女友中了頭彩的男生,落寞地坐在公車上。原來,她中不中頭彩,和他提不提分手是有關係的,我們之所以待人要更好,
是因為怕對方有一天中頭彩。這些物質導向的訴求,
都在告訴我們,所謂的「多元價值」這個「元」指的是「銀元」。
為了這個價值,上者汲汲求名、戀棧權位,然後把名、權轉成聚歛財富的籌碼,下者沒有求名戀權的機運,只好偷拐搶騙。
如果,我們的社會集體地向單一的物質價值投降,失去了本有的良心,那麼,上流富家女的荒謬言論成為媒體寵兒、一枝番仔火變成全民共識、層出不窮的治安事件,這些令人膽顫心驚、光怪陸離又何奇之有?
只是,我們真的只有「銀元」這個價值可選嗎?
紀伯倫曾說:「超過需要的富足,是一種永久性的疾病。」
我們固然需要金錢去支應我們的生活開支,但這個「需要」應該只是單純地建立在可「支應開支」為已足。
超過了這個需要,就是一種疾病。我們不妨自問,社會不斷拉抬物質的重要性的結果,真的有讓大家比較快樂嗎?整個社會的幸福指數是在上升中嗎?或者汲求財富的每個個人,快樂程度有增加嗎?對這個疑問,我想講一個希臘神話:
普羅米修斯未經天帝宙斯的允許,創造了人類,宙斯大發雷霆,除了把普羅米修斯綁在高加索山上外,又命令農神塞蕾絲將兩顆毒種子「不滿」和「厭足」種進人們的心中,於是人類從此陷入了痛苦的循環之中,先是為了「不滿」而痛苦,汲汲於追求感官上的滿足,可是一旦目標達到,「厭足」的毒性就開始發作,覺得所得到的東西都索然無味。我們對物質的追求,不正反應了這種中毒的病態?
上面這則希臘神話還有下文,或可提供一個很有智慧的解答:
普羅米修斯從高加索山上逃脫後看見被兩顆毒種子迫害的人類,心中不忍,遂去懇求塞蕾絲解去毒種子,塞蕾絲禁不起苦求,於是便把另一顆種子「付出」交到普羅米修斯的手中。塞蕾絲說道:「只有當人們肯無私的『付出』時,不滿和厭足的痛苦才能解除,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
當我們掙扎於名、利、權、慾糾纏時,事實上正陷入一種「痛苦痴境」,其實,真正能帶給我們快樂的事情,很可能只是一種簡單的喜悅,看到別人快樂的喜悅,貢獻社會的喜悅,盡力堅持心中善念的喜悅,無愧於世的喜悅,如是而已!
德國哲學家費希特說:「真理來自於良知。」我想說的是:「不只真理來自於良知,快樂也來自於良知。」
} else { ?>
旭芬 只跟部份人分享這資訊。